搜寻
- 09/11/2025
从「经验」到「精准」:如何用 AI 智能演算法,实现高效射频预测模型
专案开发细节/数据来自 [Tuning Titans] - Champion of 2024 USI Hackathon
在电子制造产业中,每一个微小的环节都可能决定产品的最终性能与良率。射频(RF)电路设计的效能,直接决定了无线通讯设备的性能优劣。其中,「阻抗匹配(Impedance Matching)」作为确保讯号完整性与功率传输效率的关键环节,长期以来都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。这项工作过去高度依赖资深工程师的经验、耗时的实验与反复试错,不仅成本高昂,更难以确保每次都能达到最佳效果。然而,一项由USI环旭电子团队开发的创新解决方案,正预示着这一切即将迎来颠覆性的变革。
一组名为「Tuning Titans」的团队,在2024年的USI内部Hackathon活动中,以其「AI赋能射频阻抗匹配」解决方案脱颖而出。这项结合人工智能(AI)与射频技术的创新,不仅是技术的突破,更展现了USI环旭电子在应对未来制造挑战上的前瞻思维。
传统痛点:反复试错,成本与效率的巨大黑洞
究竟阻抗匹配为什么如此重要,又为何如此棘手?传统的阻抗匹配方法,主要依赖以下三种模式:
- 仿真工具模拟:工程师利用高频电路设计软体(如Ansys HFSS, Keysight ADS)进行电磁场模拟。这种方法计算量大、耗时长,且结果高度依赖于模型的精确度,无法完全反映实际生产中的寄生效应与制程变异。
- 人工经验与反复试错:在实际电路板(PCB)上,资深射频工程师利用向量网路分析仪(VNA)量测电路的S参数,并手动调整匹配电路上的电感(Inductor, L)与电容(Capacitor, C)元件值。这个过程通常是迭代式的,极度依赖工程师的直觉与经验,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,难以达成全局最佳匹配。
- 昂贵的专用硬体:某些应用会采用可重构匹配网路(Reconfigurable Matching Network),虽然能实现动态调控,但其硬体成本高昂且复杂,通常只应用于特定高阶产品。
传统的解决方法,就像是在一个充满未知变数的迷宫中摸索。工程师们必须不断依赖昂贵的电磁仿真工具,并反复进行实体电路测试与调整。这个过程不仅耗时耗力,准确度也相对较差。根据资料显示,过去一个专案的调校时间可能需要长达10周。这庞大的时间成本与伴随而来的物料、人力浪费,往往成为产品开发与上市的巨大负担 。
AI解决方案:从「经验」到「精准」的质变
环旭电子的Titans团队,正是针对这些痛点,提出了一套革命性的AI解决方案 。他们利用机器学习模型,将阻抗匹配问题转化为一个可优化的数学模型,并透过「数据驱动」的方式,实现精准、高效的调校。其核心工作流程包括:
- 数据采集与标注:透过 VNA 实测不同L/C组合下的电路S参数,并将这些参数作为训练数据集。
- 模型训练与拟合:利用数据集对AI模型(如非线性回归、神经网路)进行训练。模型学习输入(L/C值、频率)与输出(反射系数、电压驻波比)之间的复杂非线性映射关系。
- 智能预测与优化:当新的电路板或产品设计需要进行阻抗匹配时,使用者仅需提供其目标频段的S参数档案。AI模型会根据已训练好的模型,快速推算并预测出最佳的L/C元件组合。
- 持续优化:实际量测数据可回传至系统,作为模型的反馈,实现模型的持续学习与演进,使其准确度随着时间推移而提升。
实际应用案例与开发成果展示
该解决方案的优势,在实际开发案中得到了显着验证:
- 时间效率大幅提升:传统的阻抗匹配调校,一个专案通常需要10周的人工实验与调整,才能达到目标效能。而藉由这套AI解决方案,调校时间被压缩至仅仅2周。这8周的时间缩短,对于产品快速上市极度重要,为客户抢占市场先机提供了强大助力。
- 成本效益显着优化:传统方法因反复试错,产生可观的隐形成本,包含开发人力费用、软体授权费、物料浪费以及因良率不佳而产生的返工成AI解决方案能大幅降低这些成本。此外,还能减少因阻抗不匹配所导致的10%产品良率损失,直接为客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。
- 技术成果与知识产权保护:这项内部创新不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,环旭电子已将其技术成果进行内部审核并申请了专利,这显示了USI将这项技术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与知识产权的决心。

Fig 1. 数据预测模型 – Wi-Fi模组拟合实例
AI无所不在,驱动着产业无限可能
这项AI赋能的解决方案具有极高的通用性,几乎适用于所有需要调整阻抗匹配或相关性能的专案。举凡与射频技术相关的领域,如5G、Wi-Fi、UWB(超宽频)、汽车电子,甚至是医疗设备等,都能从中受益 。它不仅能提升产品的增益、频宽与杂讯系数等关键性能指标,还能有效解决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(EMI/EMC)等问题,确保产品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。
对于环旭电子来说,这项技术的诞生意义非凡。这不仅是一次内部创新的成功实践,更展现了公司在技术研发上的持续投入与领先能力。这套解决方案的出现,让环旭电子得以引领技术创新,为客户创造价值。
跟紧产业脉动
随时掌握第一手产业创新科技、应用与深度新闻
订阅 USI 博客
随时掌握第一手产业创新科技、应用与深度新闻
